盛夏时节,暑气蒸腾,却挡不住河南体育学院学子奔赴实践一线的脚步。为引导青年学子将课堂所学对接社会所需,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、涵养责任担当,各系精心谋划、周密部署,一场场形式多样、内涵丰富的暑期实践活动陆续开展。从基层体育服务到运动科学调研,从传统文化传承到公益志愿服务,河南体院学子以体育人的热情与坚韧,在不同的实践岗位上,用行动书写青春担当,用汗水浇灌成长之花。
体育教育系
2025年暑期,体育教育系学子积极开展返家乡实践。23级体教3班潘琪月在郑州金水区煤炭社区,通过国学诵读、体育武术课程及《体育运动与团队精神的培养》授课,积累教学经验;23级体教4班葛宏飞在洛阳嵩县汪城村村委会,协助整理村民档案、更新户籍与村务信息,体会基层工作的重要性;23级体教1班桑彬岩加入林州大学生联盟,在林河公园参与垃圾清扫,以协作改善家乡环境;23级体教3班王大宝在许昌建安区政法委办公室,从资料整理、文件归档做起,领悟政法工作的严谨与责任。
体育教育系学子们在实践中锤炼能力、厚植家乡情怀,用行动书写青春担当。



运动训练系
2025年8月30日上午,运动训练系2025年支训志愿服务学生正式启程,分赴平顶山、鹤壁、许昌、南阳四地体校,开展为期四个月的体育支训志愿服务。出发前,学校及系领导专程送行,肯定 “体育支训” 工作思路,鼓励学子将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,以支训服务国家体教融合政策,展现河南体院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。为提升学子能力,系部前期精心组织岗前培训,特邀国家体科所研究员、多所高校及体校知名专家学者授课,课程涵盖训练计划制定、人工智能赋能竞技训练、运动损伤处理等九大模块,夯实其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。
此次支训既是为运动训练系广大学子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,也是系部深化教学改革、推进产教融合,强化与地方体校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。


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
2025年暑期,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开展暑假社会实践系列活动,学子们“以武为媒”走进孩子们的世界。7月10日-20日,23武术2班程新杰在南阳新野县乾武龙传承教武术,既传招式更育品格,见证孩子们从浮躁变沉稳、从退缩到敢坚持;7月8日-8月8日,23武术3班岳家奇在郑州金水区杜康武术搏击馆培训少儿搏击散打,结课时孩子们举贺卡、演拳法,成就双向成长;7月10日-8月10日,23武术3班邵凯在西安临潼区凌韵武道教武术,助力孩子强身健体、锤炼意志。
暑期武术课堂虽落幕,但武术种子已生根,学子们在奉献中收获历练,书写热爱与责任的夏日故事。



社会体育系
2025年暑假,社会体育系组织学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学生们分赴社区、乡村等地,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。
在乡村基层,24级社体5班的张启航等志愿者前往郊外农田助农,帮助农户解决收土豆的难题,亲身感悟“粒粒皆辛苦”。8月14日,同班级的乔姿诺在南召县乡下掰玉米,体会到了劳动的踏实与收成背后的辛苦。在志愿服务活动中,24级社体5班的黄晶晶于7月23日参与了新县图书馆“暑气伴书香,节气古韵长”二十四节气科普活动,通过短片、诗词游戏、书签DIY等形式,感受传统文化传承的温暖。24级社体7班的乔木森,7月14日至31日在汝南县园林绿化中心志愿服务,面对高温天气,始终保持积极态度,高效完成清扫工作,并主动协助他人,确保路段整洁。此外,还有学生投身于与儿童相关的志愿活动。24级社体7班的于振洋,7月5日至25日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和瑞园小区的防溺水志愿实践活动中,协助教小朋友熟悉水性,缓解他们对水的紧张感。7月28日,24级社体5班的卢沈文浩在三门峡市陕州区大营镇党委宣传室,参与少年红色故事宣讲教育活动,向青少年宣传红色历史。
实践中,学生们各展所长,在收获成长的同时,也为社会贡献了青春力量。



体育旅游与外语系
2025年暑期,体育旅游与外语系开展多场特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以专业与温情服务基层。7月9日,志愿服务团队以 “童心绘梦,快乐成长” 为主题组织绘画活动。志愿者马奥珈帮助小朋友认识色彩搭配,卢晓涵鼓励自由创作,在耐心指导中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;7月11日,实践团队针对小朋友特性设计趣味英语教学。崔克慧将基础英语单词化作 “药瓶” 设计匹配游戏,张雨露带领齐声朗读,让孩子们在欢乐氛围中轻松记忆词汇。
旅外系学子们以创新形式践行 “寓教于乐”,既为基层儿童带去欢乐与知识,也在实践中深化社会责任感,彰显青春担当。


体育新闻与管理系
2025年暑期,体育新闻与管理系多支实践团积极投身 “三下乡” 社会实践,以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赋能。8月24 日,“赤心筑梦,红史传情” 实践团成员张佳慧前往周口沈丘县烈士陵园,通过敬献鲜花、肃立默哀、参观纪念馆、重温入团誓词,缅怀革命先烈、回溯红色记忆;同日,“语脉相承” 实践团成员张翼走进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,用 “普通话 + 河南话” 双声模式讲述红色故事、引导交流纠音,探索打造 “推普文旅路线”、拍摄 “普话小课堂” 短视频。8月25日,“赤心筑梦,红史传情” 实践团成员王志恩探访武陟县青龙宫,在触摸古建细节、感受地域文化底蕴中,坚定了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信念。
新管系学子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、厚植文化自信,用实干践行青春担当。


艺术系
2025年暑期,艺术系 “艺启爱” 辅导员工作室围绕思政教育,按序开展两场特色实践活动,助力青年学子在服务与研学中成长。7月21日,工作室张静老师带领志愿者走进郑州惠济区家和家社区,开展为期5天的舞蹈教学志愿服务。活动以轻松的 “音乐小游戏” 破冰,志愿者们耐心教授基础舞蹈动作,同时穿插分享舞蹈家奋斗故事,将美育理念融入课堂,为社区儿童带去专业的艺术启蒙。9月1日,工作室再组织师生赴黄河文化公园开展思政研学,以 “文化感悟+精神传承+实践赋能”为主线,师生们先后参观黄河文化展示区、黄河地质博物馆,直观感受黄河文明与中原民俗、豫剧文化的深厚底蕴;张静老师现场结合黄河精神与学子深度交流,研学后还召开心得分享会,进一步激发大家传承黄河文化、建设家乡的热情。
通过社会实践让艺术系学子在基层服务中践行专业价值,也在文化研学中厚植家国情怀,彰显了新时代豫体青年的担当。



登封校区
2025年暑假,登封校区2024级近百位学子积极投身家乡社会实践,凭借专业知识和技能,以谦逊踏实的态度与服务热情,助力温暖、活力、美丽、和谐的社区建设,在基层治理中贡献青春力量。
在教育培训领域,同学们学以致用、传递知识与关怀:刘晓旭参与社区儿童教学实践;卢沈文浩在居委会公益授课;黄晶晶于新县图书馆开展气象科普;李豪然加入小学暑期实践及亲子共学活动;徐梓桁、郝若含、郜艺坤等在实践锤炼本领;魏俊琪于安阳市李七里村协助村委会教育项目;马康宁通过实践教学实现自我价值;孙壮志参与江南游泳馆防溺水志愿演练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,同学们担任教师、教练或助教,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,提升自身教学与协作能力,深化团队意识,实现个人成长。在社会实践方面,多位同学奔走于各类公益与服务岗位:高银川参与街道清理工作;张娇服务社区实践项目;朱世显活跃于街道及居委会;郭云杰在赛事志愿工作中保障后勤;桂泽同助力社区关爱环卫工人活动;孔岳铭于胖东来从事志愿服务;朱鹏飞在社区快递站支援爱心物流;张逸梦、唐潇帆等回到母校分享经验、激励后学;陈成恩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学习实践;程苏杭参与下乡三农志愿服务。还有同学投身餐厅、零售等行业,亲身体验社会运转,从劳动中感知艰辛、感悟价值,在沟通与挑战中提升应变能力、积累实干经验。
通过假期实践,同学们不仅在劳动与互动中体会到努力的意义,也感受到成长的可喜与责任的分量。无论是体育培训还是社会服务,大家都在协作中领悟团队精神,收获宝贵经验。这些经历不仅促进内心的成熟,也深化了对自我和社会的理解。




这个夏天,河南体院学子以脚步丈量大地,用实干传递温暖,在暑期实践的舞台上留下了无数动人瞬间。无论是守护童心成长、助力文化传承,还是扎根基层服务、锤炼专业本领,每一份努力都彰显着新时代青年的朝气与担当。实践虽落幕,成长却永不止步。相信这些经历会成为河南体院学子前行的底气,未来他们将继续带着这份热忱,在体育强国建设与社会服务的道路上坚定前行,让青春绽放更耀眼的光芒!